异噻唑啉酮是一种杀菌剂,主要由甲基氯异噻唑啉酮 (5-氯-2-甲基-4-异噻唑啉-3-酮,简称CMIT)和甲基异噻唑啉酮 (2-甲基-4-异噻唑啉-3-酮,简称MIT)组成。
异噻唑啉酮是通过断开细菌和藻类蛋白质的键而起杀灭作用的。具体讲,异噻唑啉酮是一种杂环结构的化学物质,主要依靠杂环上的活性部分与细菌体内蛋白质中DNA分子上的碱基形成氢键,并在细菌的细胞上吸附,起到攻击细胞亲核的作用,从而破坏细胞内DNA的结构,使其失去复制能力,丧失相关生理、生化反应以及代谢活动,从而使细胞死亡。
异噻唑啉酮与微生物接触后,能迅速地不可逆地抑制其生长,从而导致微生物细胞的死亡,故对常见细菌、真菌、藻类等具有很强的抑制和杀灭作用。异噻唑啉酮衍生物的不同结构使其具有不同的性质特点,支链短的异噻唑啉酮的衍生物水溶性好,为杀细菌剂;支链长的异噻唑啉酮的衍生物水溶性较差,为杀真菌剂。
甲基异噻唑啉酮的使用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单独使用,而另一种按照3:1的比例联合使用,即MIT/CMIT的复合物。两种混合使用的防腐剂常称之为“卡松KATHON”,是由美国罗门哈斯公司在1972年开发研制。
其它常见的异噻唑啉酮类杀菌剂还有:1,2-苯并异噻唑啉-3-酮(BIT)、2-n-辛基-4-异噻唑啉-3-酮(OIT);加上上述的2-甲基-4-异噻唑啉-3-酮(MIT)、5-氯-2-甲基-4-异噻唑琳-3-酮(CMIT)。它们的共同特点是抗菌能力强、应用剂量小、相容性好、毒性低等优点,并且它对多种细菌、真菌都具有很强的抗菌作用。具有它们高效性、较好的配伍性、较宽的pH适用范围、能够自然生物降解。
异噻唑啉酮类杀菌剂能与氯及大多数阴、阳离子及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相混溶。能与氯气等氧化型杀菌剂同时使用,不能用于含硫化物的冷却水系统。异噻唑啉酮季胺盐复合使用效果较佳。高剂量时,异噻唑啉酮对生物粘泥剥离有显著效果。
异噻唑啉酮类杀菌剂的优点已被广泛接受,在消毒领域的应用范围和用量正在逐年扩大和上升,已经突破传统的日化,涂料和造纸等领域向其它行业迅速扩张,被认为是目前市场上最好的杀菌剂。被广泛运用于油田、农药、金属加工液、水处理、皮革、油墨、染料、胶粘剂等行业。成为一种广谱、高效、低毒、非氧化性杀生剂。
异噻唑啉酮类商品,为塑料桶包装(可燃)。
复合型异噻唑啉酮商品分为,
1类 棕黄色透明液体 活性物含量14~15%;pH值2.0~4.0;质量百分比 2.5~3.4
2类 淡黄/淡绿色透明液体 活性物含量1.5~1.8%;pH值2.0~5.0;质量百分比 2.5~3.4
异噻唑啉酮做工业杀菌防霉剂使用时,一般浓度为0.05-0.4%;因而需要现场进行稀释操作。
对于现场操作人员的一般指引为,“有腐蚀性、对皮肤和眼睛有刺激性,操作时应配备防护眼镜和胶手套,一旦接触皮肤、眼睛时,应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如接触皮肤,立即脱去被污染的衣服和鞋子,用大量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患处涂抹醋酸尿素软膏或烫伤膏,并立即就医。“
基于上述对于异噻唑啉酮杀菌机理的描述可推知,“其杂环结构上的活性部分与细胞蛋白质中DNA分子上的碱基形成氢键,破坏细胞内DNA的结构,使细胞失去复制能力,丧失相关生理、生化反应以及代谢活动,从而使细胞死亡”,稀释前高浓度异噻唑啉酮同样也会作用于人体细胞,特别是皮肤细胞及角膜细胞,造成皮肤灼伤处难于愈合、眼睛角膜永久损伤(失明)。
因此,异噻唑啉酮类物料操作,除了做好个人防护,还应采取密闭操作措施。
1 单独使用的甲基异噻唑啉酮MIT,可采用不锈钢材质密闭桶阀,可配合使用复合软管,或,需要卫生级材质的,配合使用内壁材质经FDA认证的橡塑复合软管。
2 复合使用的甲基异噻唑啉酮MIT/甲基氯异噻唑啉酮CMIT,由于CMIT中氯离子组分对金属的腐蚀作用,不可接触不锈钢材质的接头或金属软管或软管组件;可采用玻纤增强聚丙烯FRPP密闭接头,并配合使用耐氯离子腐蚀的Danchem PG型复合软管,或,需要卫生级材质的,配合使用内壁材质经FDA认证、耐腐蚀导静电的橡塑复合软管。
甲基异噻唑啉酮类杀菌剂在日化产品的使用情况
甲基异噻唑啉酮最初就是使用于涂料及日化产品的。在日化产品中,除了最为常见的去屑洗发剂,也已扩展到清洁产品,如洗衣粉、洗洁精、清洁霜、万能清洁剂、玻璃清洁剂、地板清洁剂、台面面板喷雾、去污剂、亚麻洗涤剂、房间喷雾、空气清新剂、地毯清洁剂和湿纸巾。
在甲基异噻唑啉酮使用早期,认为只要在规定使用浓度以下是安全的。 之前欧洲及国内的法规限量为0.01%(即100ppm)。对于以卡松形式的添加,限量为0.0015%(15ppm)。我国的化妆品法规主要参考欧盟的法规,对于甲基异噻唑啉酮MIT的最大添加浓度为0.01%(即100ppm)。
但随着对甲基异噻唑啉酮研究的深入,发现甲基异噻唑啉酮引起过敏的临床案例大量增加。欧洲化妆品个人护理用品协会经过对甲基异噻唑啉酮的临床、毒理和化妆品警戒数据进行了全面审查,并在2014 年,根据对现有数据及研究结果的评估,认为有充分的证据证明使用含甲基异噻唑啉酮的驻留类化妆品和接触性过敏、过敏性接触皮炎有关联,认为在驻留类化妆品中禁止使用防腐剂甲基异噻唑啉酮,以减少其诱导接触性过敏的发生率是很有必要的。甲基异噻唑啉酮有可能刺激皮肤,引起皮肤敏感,已经被大量的临床试验证实,这点是毋庸置疑的。
驻留类化妆品是指不要冲洗,使用后停留在皮肤表面的产品,比如爽肤水、精华、乳液、膏霜、凝胶、啫喱等。冲洗类的产品是指后续要用水冲洗的产品,比如洗面奶、洗发水、护发素、沐浴露等。
现在欧盟已经禁止在驻留类产品中使用甲基异噻唑啉酮,在冲洗类产品中,添加浓度不能高于0.0015%(15ppm)。我国暂时还没有跟进,不过,在驻留类产品中禁止使用是早晚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