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先根据联合国国际海事组织(IMO)及其危险品运输规则(IMDG)的标准,罐式集装箱(罐箱)被划分为IMO 0-8 几类。但随着罐箱技术的发展和市场需求的多样化,实践中该标准越来越显得过于笼统,不能对罐箱类型进行清晰界定,于是后续改为用T-CODE分类。IMDG 给出了各种危险货物的UN代码及其对应的罐型和特殊规定;危险货物的罐箱装运及运输应该选用指定的罐型(参《危险货物道路运输规则》)。T-CODE是基于4项指标对罐箱进行分类,具体情况如下:
罐 型 | 最低试验压力(Bar) | 最小罐胆壁厚(mm) | 安全阀类型 | 底部出口 |
T1 | 1.5 | 标准算法 | 普通 | 可带两道截至阀(含端盖) |
T2 | 1.5 | 标准算法 | 普通 | 可带三道截至阀(含端盖) |
T3 | 2.65 | 标准算法 | 普通 | 可带两道截至阀(含端盖) |
T4 | 2.65 | 标准算法 | 普通 | 可带三道截至阀(含端盖) |
T5 | 2.65 | 标准算法 | 带防爆盘 | 不允许 |
T6 | 4 | 标准算法 | 普通 | 可带两道截至阀(含端盖) |
T7 | 4 | 标准算法 | 普通 | 可带三道截至阀(含端盖) |
T8 | 4 | 标准算法 | 普通 | 不允许 |
T9 | 4 | 6 | 普通 | 不允许 |
T10 | 4 | 6 | 带防爆盘 | 不允许 |
T11 | 6 | 标准算法 | 普通 | 可带三道截至阀(含端盖) |
T12 | 6 | 标准算法 | 带防爆盘 | 可带三道截至阀(含端盖) |
T13 | 6 | 6 | 普通 | 不允许 |
T14 | 6 | 6 | 带防爆盘 | 不允许 |
T15 | 10 | 标准算法 | 普通 | 可带三道截至阀(含端盖) |
T16 | 10 | 标准算法 | 带防爆盘 | 可带三道截至阀(含端盖) |
T17 | 10 | 6 | 普通 | 可带三道截至阀(含端盖) |
T18 | 10 | 6 | 带防爆盘 | 可带三道截至阀(含端盖) |
T19 | 10 | 6 | 带防爆盘 | 不允许 |
T20 | 10 | 8 | 带防爆盘 | 不允许 |
T21 | 10 | 10 | 普通 | 不允许 |
T22 | 10 | 10 | 带防爆盘 | 不允许 |
T23 | 4.1和5.2类危品用罐 |
T50 | 非冷冻液化气体类危品用罐(因物料而具体设置) |
T75 | 冷冻液化气体类危品用罐(因物料而具体设置) |
罐式车辆罐体设计代码 (据《危险货物道路运输规则》;源自ADR规范分为四个部分),说明如下:
代码示例:L 4 B N
L = 第一部分:罐内介质形态。
4 = 第二部分:计算压力,bar。
B = 第三部分:装卸管路系统的位置及要求。
N = 第四部分:安全泄放装置的设置要求。
第一部分:罐内介质形态:L=供液态物质使用的罐。
第二部分:计算压力:G或数值。G为常压;当为数值时,表示最小计算压力(x0.1MPa)。
第三部分:装卸管路系统的位置及要求:A、B、C、D见说明。
A 当罐体设计代码第三部分为A时,罐体底部装卸管路系统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a) 应设置二道相互独立,且串联的关闭装置;
b) 第一道为卸料阀;
c) 第二道为卸料口处设置的盲法兰或类似的装置,且应有能防止意外打开的功能。
B 当罐体设计代码第三部分为B时,罐体底部装卸管路系统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a) 应设置三道相互独立,且串联的关闭装置;
b) 第一道阀门应为紧急切断装置,且应符合6.2.3的规定;
c) 第二道为卸料阀;
d) 第三道为在卸料口处设置的盲法兰或类似的装置,且应有能防止意外打开的功能。
C 罐体设计代码第三部分为C时,装卸管路系统应设置在罐体顶部。罐体底部允许有清洁孔,该孔用盲法兰盖密封,其余开孔应高于等于罐内最高液位。
D 罐体设计代码第三部分为D时,装卸管路系统应设置在罐体顶部。罐体上所有开孔均应高于等于罐内最高液位。
第四部分:安全泄放装置的设置要求:
V= 带有紧急泄放装置,可不装配阻火器;
F= 带有紧急泄放装置,并装有阻火器;
N= 不安装紧急泄放装置,需安装安全阀的罐;
H= 紧密关闭罐,其计算压力不小于0.4MPa,紧密关闭为如下的任一种情况:
a)不安装安全阀、爆破片、其他安全装置或真空减压阀;
b)不安装安全阀、爆破片或其他安全装置,但安装真空减压阀;
c)安装爆破片与安全阀的串连组合装置,但不安装真空减压阀;
d)安装爆破片与安全阀的串连组合装置,同时安装真空减压阀。
特殊要求
TU2:表示该介质在运输过程中,应有惰性气体保护;装运该介质后,罐体未清洗干净前,也应有惰性气体保护;
TE11:表示罐体应能释放因介质分解形成的压力;
TU3:表示罐体内壁及与介质接触的所有部分应保持清洁;与介质接触的泵、阀门或其他装置不应使用与介质会发生反应的润滑剂;
TC2:表示罐体应用铝含量大于等于99.5%的纯铝或用不易引起过氧化氢分解的的钢制作。如果采用纯铝,确定其计算压力时可不按罐体设计代码的要求,但计算压力应大于等于罐体的液压试验压力;
TE8:表示罐体外部管道应采用不易引起过氧化氢分解的材料制作;
TT1:纯铝制罐体需要在压力仅为250kPa(2.5bar)(表压)的条件下进行初次和定期的液压试验;
TC6:表示如果罐体材质为铝含量大于等于99.5%的纯铝,确定其计算压力时可不按罐体设计代码的要求,但计算压力应大于等于罐体的液压试验压力;
TE24:用来运输沥青的罐车可按5.4.1的要求,不安装紧急切断阀;
危险货物品名与罐柜指南及罐体代码 索引示例 (据《危险货物道路运输规则》)

